《征程——红色甘肃 百年巨变》第7集:勇夺腊子口(上)

1935年9月13日深夜,甘肃迭部县一户普通藏族人家里,毛泽东眉头紧锁、来回踱步、彻夜未眠。

两年前,国民党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,对苏区发起第五次“围剿”。

一年前,中央红军8.6万人被迫撤出苏区,开始长征,这支红色铁流,转战10余省,行程2万里,到达甘肃。

四天前,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,分裂中央,造成党内空前未有的严重局面。

此刻,坚持北上抗日的中央红军,西侧有藏族杨土司的地方武装2万多人,东侧有胡宗南主力部队,南边是刚刚翻过的雪山草地及四川军阀刘文辉的追兵,北边横亘着天险腊子口。仅剩8000多人的中央红军面临可能被四面合围的危险境地,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。

腊子口,藏语意思为“险绝的山道峡口”,东西两侧高达500米的悬崖绝壁中间夹着一个峡口。就在这峡口处的两面峭壁之间,有一座以两根梁木架成的木桥,将东西两面的山路连接起来。行人要过腊子口,必须经过这座桥。国民党新编第14师师长鲁大昌以2个营的兵力,扼守腊子口桥头,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,可随时增援。鲁大昌放言“明年今日,红军也打不下腊子口”。

9月14日,毛泽东毅然下令,红军务必于三天内打通腊子口。战斗任务交给了曾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,团长黄开湘,政委杨成武。毛泽东指示,红一军军长林彪、政委聂荣臻、参谋长左权等亲临前线指挥。经过细致侦查,他们发现敌人固守腊子口桥头的碉堡,都没有顶盖。大概国民党守军做梦也不会想到,有人能爬上腊子口两侧的悬崖绝壁,从上往下发动攻击。

根据这一特点,红军将领决定,由团长黄开湘率领1连、2连趟过腊子河,爬上悬崖绝壁,从上面往下攻击敌人桥头碉堡,同时攻击纵深守敌,政委杨成武率领六连从正面发动强攻。

担任侧面迂回的战士,绕道腊子河下游,伐倒两棵大树架在河上,渡河攀岩,傍晚时分,全部到达攀岩位置。可是面对陡峭的山壁,怎么才能上得去?在战士们的注目下,一名叫“云贵川”的战士用带铁钩的长杆沿峭壁爬了上去,把用绑腿做成的绳索系在大树上垂下来,战士们顺绳索攀上峭壁,在黑夜中向敌人后方迂回。

由于地形的影响,担任正面进攻的红六连火力无法压制敌人射击。依照国民党兵力配属,红军战士必经的、一米宽的木桥上面,每分钟就要承受大约9000颗子弹的射击,这是任何血肉之躯都无法承受的“绞肉机”。担任主攻的红六连连续发动5次进攻,均未能突破敌人阵地。

编导/撰稿:张浩

摄像:任一飞、邱爱红、苟继红、申琳

制作:任一飞

配音:兰琛

资料:安文宇、邓吉阵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平台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阅读 ()